首页

美脚社区女王调男奴

时间:2025-05-29 01:47:37 作者:《中国记事(1912-1928)》从西方人观察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社会 浏览量:85312

  中新网北京5月28日电 (记者 应妮)澳门大学历史系讲席教授、历史学家王笛的最新历史非虚构新书《中国记事(1912-1928)》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通过大量一手资料、48幅珍贵历史图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重构了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中国记事(1912-1928)》(全两卷)书影。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1912年至1928年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该书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西方人的视角,来观察那个大变革时代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作家、学者、记者、外交官、旅行者,如芮恩施、杜威、鲍威尔、赛珍珠、司徒雷登、史迪威等人,从北京、南京、上海到广州,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记载了他们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和民生百态的深入观察和了解。王笛经过细密的中英文资料耙梳,发掘出中国近代历史上孙中山、陆徵祥、顾维钧、胡适等一些重要人物的事迹,并且挖掘了普通人的言行与大历史之间的关联。

  该书的全国首发分享会日前在京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指出,《中国记事(1912-1928)》反复出现的“觉醒”一词,是当时观察者对中国的核心描述。这种觉醒不仅是政治变革,更体现在女性参与革命、社会观念转变等细节中,呼吁关注被传统叙事遮蔽的群体。该书充分体现了历史写作的文学性与开放性,为小说家和非虚构写作者提供了丰富素材,推动历史叙事走向大众。

全国首发分享会现场。 人民文学出版社供图

  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称赞这一作品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呈现了中国近代历史的丰富细节和宏大叙事,并通过他者视角重构民国初年的政治与社会变迁,呈现了他者凝视下的中国近现代化过程。

  王笛说,过去他研究中国历史,根据的是中文资料,通过中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历史;现在从西方人的角度,这些来到中国的西方人观察到的中国,和中国人自己理解的中国,是不一样的。“西方人看待中国的观点是有局限的,特别是在那个时代。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们看到的也可能是我们看不到的问题。”王笛坦言,“在使用这些资料时,一定要冷静分析哪些是他们的局限、偏见,哪些是他们的真知灼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浙江“施救在线”应用场景首发 护航亚运畅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晋级决赛的道路上,他们甚至还横扫了阿鲁纳率领的尼日利亚队,除了老将阿昌塔击败阿鲁纳之外,加纳纳塞卡然、德赛等一众球员也展现出了一定的实力。

创业台青成品牌主理人:“古早味”助追梦

云冈石窟第12窟前殿上壁雕塑的数十身伎乐天人形象,正在演奏琵琶、筚篥、古琴等各种中西式乐器,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宫廷交响乐团,在中国音乐舞蹈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记者 张立程)

海归科学家谢晓亮的赤子之心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已定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部署,明确方向和路径。

万象“耕”新不负春 粮食主产区春耕备耕有序开展

日前举行的杭州亚运会闭幕式吹风会上,杭州亚运会闭幕式总导演沙晓岚介绍,当晚的闭幕式上,数字人将与亿万观众一起,共同见证亚运圣火的熄灭。

办公场所退租,公司竟直接通知员工“散伙”

这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深刻变革。“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在谋划改革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日渐成型,“中国之制”的治理效能愈益彰显。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